告訴我,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

在咨詢的過程中,筆者最常遇到的情況是 —- 案例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。這情況普遍的程度,說出來會叫人驚訝,到達90%。好處是,如果能夠令案例儘快了解到這點,治療的速度會加快很多,因為了解自己永遠是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,所以筆者會先集中處理,讓案例能在見面後回到生活當中繼續覺察。


數年前,有個女生跟拍拖數年和剛同居不久的男友分開了。女生找我的時候,很迷失,她一直以來認為自己的條件不錯,外表是中上。因為職業的原因, 周旋在成功人士堆中,裡面有一兩個還有追求她的意思,只是她都不答允,就選了那個前男友。她的前男友是一個家底不錯的人,朋友都是生意人; 每次聚會時都是男生圍著談東西,太太和女友們圍著一堆打麻雀和聊女生話題。

她一方面很享受這種優越感,身處高級餐廳或在各自的物業喝酒聊天,周圍的擺設都是有質素的物料,羨慕著那些女生可以不愁工作只管美。另一方面,她看不起那些女生。

當問及現在的她,想成為怎樣的人時,她說: 「我不是像她們一樣膚淺」﹑「我不像她們只懂買名牌手袋和扮靚」﹑「我一定不是靠男人養自己的那種女生」﹑「我不是吃飽沒事等生仔的女人」﹑「我不是靠樣貌搵食而沒自己事業的人」… …

當時,我追問她「那妳是什麼類型的人呢?」,她幾乎是用同一種模式重複說一遍。然後我說:「妳有沒有注意到,在形容自己時,一直都在說自己不是什麼,而沒有告訴過我妳是什麼?」

她即時的反應是「那不是一樣嗎? 有什麼分別?」

我說:「如果我告訴妳,我不是貓,不是狗,不是蟲,那等於我告訴妳我是人嗎?」她好像明白了什麼,似懂非懂地點點頭。

另外,大家有沒有發現她的語言模式,除了用否定的語句外,亦是否定他人或帶有對比的語句?

所以我要求她嘗試直接用肯定的語句 (即「我是….」),以及刪除那些跟他人比較的詞彙。本來滔滔不絕的她,靜了下來。

數分鐘後,她說她想不到該怎麼說,一直以來都是用這種方式去形容自己,自我身份認同亦是建構在與他人對比上。她感到很痛苦,因為總是不自覺地不斷跟別人攀比,追逐著別人想要的東西,而不知道自己是誰,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。

那次是第一次見面,當天的功課很簡單但不容易(simple but not easy) — 用肯定和獨立的語句,寫下自己是怎樣的人和想成為怎樣的人。


有另一位男生,也有類似用否定語句的情況。他說「我不想沒錢」﹑「我不想沒車沒樓」﹑「我不想會被蠢人去管我」﹑「我不想日後被人看不起」﹑「我不想以後會後悔」﹑「我不想人生有遺憾」… …

我問他這些是現在發生的事,還是以後的事? 他說這些是他擔心的事,所以他現在很努力,但他並不快樂。

在這裡,他除了用否定的語句外,大都是關於未來,這是他內心的恐懼

我問他不想要這些,那想要些什麼時; 他說他不知道,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。

他的功課是跟上面的女生差不多,就是重新去想想自己想要什麼。另外,他對未來的恐懼,也通過一些教練技巧去找出恐懼的根源。後來他說當時簡直是當頭棒喝,當他認知到自己有這種傾向後,很多事都變得清晰了,無論是個人﹑工作﹑關係或人生目標。


為什麼轉換說話模式那麼重要?

思想是通過語言去表達,一個人怎麼說話,能反映他/她的思想,反之亦然。當我們運用新的語言模式去表達時,我們的思考亦會被改變。

轉換說話模式的難度在於,要轉換思考模式; 如果那人一直用同一種方式,沒有用其他方法去思考過,他/她亦說不出來。

就像當我們遇到「想不明白」的事,別人叫我們形容一下時,我們說要「給我一點時間」去理順一下。有沒有試過思緒混亂時,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情況? 而當我們能夠把事情用文字寫出來時,其實自己已對事情有較清晰的理解。


結語: 很多時候,自己的語言模式,沒有受過訓練或高度覺知的人,是很難察覺得到的,所以有時需要朋友或他人的客觀提點,個人的成長曲線(trajectory)便會因而變得更好。

筆者:李沅羿 (Facebook專頁)

en_USEnglish